家中獨子長大容易肥胖

家中獨子長大容易肥胖

(琪拉編譯) 

科學研究發現,家中若只有一個小孩,這個小孩成年後肥胖的機率比家中有其他兄弟姊妹的小孩還高。因為獨子偏食的機會,飲用含糖飲料的機會,都比家中有其他手足的小孩還高。

獨子一直是心理學家感興趣的研究題材。過去有一些偏見的研究認為家中的獨子容易自我為中心,自私或是固執。但也有研究發現獨子的個人成就,以及與父母親的關係比其他人好。而最近十幾年來,各國科學家開始研究獨子與成年肥胖的關係。中國1980年代至2016年代的一胎化政策似乎給科學家絕佳的研究數據。中國科學家發現在中國2萬名獨生子當中,發現獨子相較於家中有手足的人,更有將近43%的機會肥胖。

家中獨子長大容易肥胖

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家中獨子或是老么也有比較高的機率肥胖。有趣的是,也有研究發現只有生一個小孩的母親,母親與孩子也都比較有可能肥胖。有科學家認為肥胖與家庭本來就有很深的關係,另外也有專家認為可能的原因是因為家中小孩比較多的家庭,母親在準備三餐時想得比較多,也有比較高的機率在家吃,比較少的機會在外吃速食。或是因為缺乏家中玩伴之故,獨子在家的活動機會比較低。無論如何,這些可能性都是科學家想要探究的原因。

犀 利 士

研究獨生子的學者法爾博是表示,因為家中沒有兄弟姊妹,沒有機會跟兄弟姊妹跳來跳去,打來打去,許多獨生子花很多時間在3C產品上面,他們也有比較高的機率在家吃速食。

因此,她建議家中只有一個小孩的家庭的父母,既然瞭解這些小孩容易過胖的潛在風險,就應該花更多心思讓孩子進食健康食物,以及更多的戶外體能活動。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

藥品專欄 | 早洩怎麼辦 | 男性攝護腺 | 陽痿怎麼辦 | 提高性能力 |

「鑰匙兒童」長大之後的兩難:在孝與不孝之間

「鑰匙兒童」長大之後的兩難:在孝與不孝之間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最近小編看到了一則詩人與書店老闆的辯論,兩個硬漢在聊自己和父親的關係,兩人長大後都跟父親不親,似乎都有一種「搞不懂父親在幹嘛」的感覺。書店老闆後來成家,在親子之間的溝通卻有點障礙,很直接的承認「有孩子的家庭,對話的是我太太」,這種行為模式是在複製自己的父親嗎?原來,跟他從小就是一名鑰匙兒童有關。

淺談鑰匙兒童

鑰匙兒童一詞,原本指的是二戰期間,父親徵招入伍、母親外出做工,衍生出幼童長期獨留家中的現象。後來,廣泛的被定義為:常常一人回家或在家,缺少家長監督的兒童;鑰匙兒童的父母工作到很晚,孩子年紀還小就拿到家裡的鑰匙,放學後回到家中空無一人。

你以為這只會發生在弱勢家庭嗎?事實卻不然,1984年的紀錄片《拯救我們的兒童,拯救我們的學校》鑰匙兒童有了一個新名字—「白天孤兒」(因為父母可能都深夜才會出現),主要來自中產或上層階級家庭,出生於1960-1980年之間的人,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竟然越有可能是鑰匙兒童!

犀 利 士

在台灣,學校、安親班老師取代父母的角色

那台灣呢?沒錯,現代雙薪家庭普遍,很多父母都要忙著上班,否則哪有足夠的錢養家養小孩?因此也不乏有鑰匙兒童的蹤跡:小一就有家裡鑰匙,放學回到空蕩蕩的家,爸媽預留了一百塊,讓小孩自己買晚餐;睡前把聯絡簿放在客廳桌上,白天出門前收到書包裡;就算是周末還是寒暑假,父母可能因為工作很累,選擇待在家裡休息。

推薦閱讀:老師沒幫學生複習不應該?教育之路,最不該偷懶的是父母

「鑰匙兒童」長大之後的兩難:在孝與不孝之間

犀利士5mg,必利吉,必利勁,犀利士,印度威而鋼

圖片來源:住戶公約第一條 劇照

去年,一名網友在論壇上發文「鑰匙兒童長大了」,表示自己的爸媽為了做生意,幾乎沒有陪伴孩子,「我睡著了他們回家了;我出門了他們還睡著」、「小時候基本上算是自己長大的,除了金錢。這也沒什麼,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

長大之後,她卻面臨一個兩難。父母不需要在為了生意疲勞奔波,可以天天待在家陪伴彼此了,本來是一件開心的事。但是,就像「錯的時間預見對的人」,小孩已經長大了,「我需要的不再是你們無時無刻的陪伴,也許我需要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空間。但你們不肯給我,總要我好好珍惜相處的時光,朋友不找我出遊了,戀人與我分手了。小時候我總哭泣我和別人不一樣,長大後我還是和別人不一樣。」

錯過的成長歲月,從何彌補?

原PO表示,父母以彌補的心態管控著她,逕自幫孩子決定要念離家近的高中和大學,等到大學畢業了想去外地工作,父母卻不支持,不保留溝通的餘地。最後她說「我愛你們,但我需要自由不代表不珍惜你們,還給我自由,好嗎?當初的鑰匙兒童已經長大了,你們錯過的成長,已回不去了。」

接著,就有兩派說法,一種人認為,父母在孩子童年的時候選擇忙碌工作,是為了什麼?哪個父母不希望天天陪伴孩子,以後沒機會了不要後悔就好。另一派則支持原PO的作法,認為既然家長教會鑰匙兒童提早獨立、忍受寂寞,卻又在孩子長大以後,反過來要求依賴、陪伴,這不是盡孝,而是干預人生。

推薦閱讀:【大人的電影】玩具總動員4:空巢期媽媽放手了,開啟人生下半場

也許,鑰匙兒童健健康康的長大了,但他們從來沒有機會學習或認知到,如何與父母輕鬆自在的相處,如果這時候父母想要以親情為由,干涉孩子的人生,似乎不夠合情合理?家計固然重要,但是孩子心理的缺口,一旦錯過黃金童年,似乎就變成難以填補的黑洞。父母除了放手讓孩子離巢,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回到文章一開始,書店老闆現在也當了一名父親,對於父女的相處之道,他深刻的表示:陪伴(女兒)的時間能多就多吧!總有一天,她就是會離開我身邊,孩子一出生,大人學習的就是做好分離的準備。

本圖/文由「媽媽經」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鑰匙兒童」長大之後的兩難:在孝與不孝之間

藥品專欄 | 早洩怎麼辦 | 男性攝護腺 | 陽痿怎麼辦 | 提高性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