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湘的一百個朋友職場講堂】文創美學推手徐莉玲高舉主名:每個抉擇的時刻 都禱告倚靠神求智慧

【余湘的一百個朋友職場講堂】文創美學推手徐莉玲高舉主名:每個抉擇的時刻 都禱告倚靠神求智慧

記者/作者:  梁敬彥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我希望今天分享的內容成為見證,因為我這一生經歷過很多還算特別的故事,如果我不是基督徒,相信都不可能做到成為現在的自己!」

學學副董事長徐莉玲十月30日在「余湘的100個朋友」職場講堂專講時,開誠佈公高舉主名。本身是第三代基督徒的徐莉玲說,她凡事都會這樣禱告:「主啊,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求您教導我新的想法和辦法!」徐莉玲就是如此交託上帝求智慧。她鼓勵大家,生命和生活每天都在做選擇,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可以幫助別人的地方,不要吝惜任何一個可以助人,給出去的機會。當天徐莉玲並準備《荒漠甘泉》送給講座參與者,希望可以有更多人認識這位帶給她生命和生活力量泉源的主耶穌基督。

從百貨女強人到文創美學推手

在80年代,徐莉玲是當時全台最時髦、先進及有時代感的中興百貨的總經理,扮演台灣時尚流行風潮引領者的中興百貨,創造了百貨最高坪效的輝煌記錄,徐莉玲所提攜栽培的王陳彩霞、溫慶珠等新銳設計師,後來都成為知名的本土服裝設計師。2005年,徐莉玲成立學學文創事業,已開辦過上萬堂課程提供職場人士及學生選修美學及設計等「學校當年沒有教」的課程。此舉打破傳統框架,讓人可以直接接觸到各個產業界傑出的師資。

犀 利 士

【余湘的一百個朋友職場講堂】文創美學推手徐莉玲高舉主名:每個抉擇的時刻 都禱告倚靠神求智慧

徐莉玲分享在人生與職場靠主得勝見證

2007年成立的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持續在台灣各地散播美學的種子,特別是幫助社會底層、偏鄉弱勢家庭的孩子透過多元美感課程,由內而外、從心出發,肯定自我,以藝術翻轉生命。

2017年,她成立高中階段的台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機構,藉由多元體驗及跨界學習,提升五感聯覺能力及偶發靈感是其辦學特色,培養具備品格涵養、美感體驗創作,以及能運用創新思維與行銷策略等特質的人才。

犀利士5mg,必利吉,必利勁,犀利士,印度威而鋼

徐莉玲提到,已經至少10年沒有公開跟公眾演講的她,這次會答應主辦單位知行者傳播管理學院創辦人余湘的邀約,因為地點是台北新生命小組教會,她很願意為主說故事。

在主持人余湘的提問下,徐莉玲分享當年在中興百貨發生財務危機時,她怎麼倚靠主用基督徒的身分說服廠商,取得廠商的諒解與支持,不但化險為夷,還帶領中興百貨開創新局的奇異恩典。

徐莉玲說,當時中興百貨各樓層共有10個業種,總計上千個廠商,若每個廠商都要來問「發生什麼事情?」以當時的資訊傳遞限制,光是靠電話是應接不暇的。過去其他百貨公司爆發財務危機,廠商知道手上支票無法兌現時,通常都會直接把自己貨拿走,甚至連旁邊櫃位的都一起帶走,結果都是引起暴動,並引起安全問題。當時年紀只有30幾歲的徐莉玲,選擇禱告求上帝給智慧。

當時徐莉玲是這樣跟上帝禱告:「主啊,我年紀小小,很多廠商我也不認得,我是基督徒,我要讓人家知道我們中興百貨是誠實的,我們只欠廠商一個月的貨款(約莫1億多),我們一定會好好處理,把錢還給廠商,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我相信您知道,您一定有辦法,請您教我應該怎麼做!」

當徐莉玲禱告完之後,她就去拿廠商名錄,神光照她的心「中興百貨有10個樓層,她每個樓層找一個廠商來請教,我不懂,總有別人懂吧!」徐莉玲就在上千個廠商中,存著禱告的心順著神的帶領,選了10個樓層,10 個廠商去打電話給他們請教該怎麼做,他們一致建議「趕快開廠商大會,成立共同委員會來管理現在的現金流。」

倚靠上帝帶領中興百貨逆境翻身

徐莉玲說,神給她靈感,她的做法是告訴所有廠商,一個樓層派一個廠商代表出來,也就是這10個人共同成立一個委員會,再選其中兩個人開一個戶頭,中興百貨每天把所有的營業額存進這個戶頭,也就是每天廠商代表的戶頭都會有現金存入,且中興百貨的廠商第2天就可以拿到貨款,而不是一般百貨公司慣例的45天,徐莉玲就在中興百貨可以坐1200人的電影院召開廠商大會,會前並逐一跟到場的每個廠商握手,表示誠意。

當時徐莉玲上台致詞時,開場就讀詩篇第廿三篇,宣告自己是基督徒,請大家相信她及中興百貨解決問題的誠意,她一定負責任用穩妥的方式,兌現承諾,讓大家隔天就可以領到貨款。而欠大家的那一個月的貨款,以大家業績高低,來安排還款比例,公司以此償還先前的欠款。

最神奇的是,當徐莉玲回到樓上辦公室後,10個樓層選出的10名廠商代表,就是她前一天打電話請益的那10個人,這時聽講座的人拼命的鼓掌。徐莉玲對眾人說:「感謝主,這是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情!」

後來徐莉玲處理中興百貨財務危機的危機處理模式,成為商場上處理類似問題的Model,並成為商界諮詢的對象。而中興百貨後來的平均業績,是其他百貨的2倍,成為全台灣營業額的NO.1。徐莉玲知道「這是上帝成就的!」

談到外界提到徐莉玲捧紅像王陳彩霞等本土設計師,徐莉玲謙虛地說,要謝謝當時她們願意到中興百貨設櫃,帶來最新及原創性的商品。徐莉玲鼓勵年輕人:「找到自己的特色、定位,然後全力以赴。」就像她當年就鼓勵王陳彩霞,很多服裝設計都有刺繡,妳的定位就是「囍慶」,當有人辦生日或是婚禮,要買衣服就想到夏姿,這就是「品牌」。每個人也都可以是獨特的品牌,也就是「我想做的是什麼,自己的優勢是什麼」。

徐莉玲以多年前她和先生林伯實董事長以及兒子應邀參加在日本舉行的設計展用ipod畫企鵝的領受跟大家分享。徐莉玲說,因為站的角度不同,每個人畫的企鵝都不一樣,先生跟兒子一下就畫好了,她因為是美術系畢業的畫得比較久,因為她想要「畫得最像、最漂亮」。

結果,徐莉玲的先生和兒子很快就找到他們的作品,但徐莉玲直到離開展場那一刻,都沒有找到她的作品。回到台灣,徐莉玲就告訴公司的同事,畫得好一點都不重要,因為不一定會勝出,以設計展的參展者來說,每個人都很會畫,但反而最後都沒有找到自己的作品。但像她的先生和兒子,因為畫有趣的,反而很快就找到。所以她鼓勵大家:「不同,就是最好的創作:相同,就是死路一條。」無論是美術創作還是在職場工作,能出類拔萃的,就是以「創新、有特色」而勝出。

【余湘的一百個朋友職場講堂】文創美學推手徐莉玲高舉主名:每個抉擇的時刻 都禱告倚靠神求智慧

徐莉玲與余湘

徐莉玲在47歲時,和先生林伯實有了兒子。當時在醫院待產,大家都稱讚她「高齡產婦很勇敢」。徐莉玲感謝上帝,並說:「這孩子是神所賞賜的」。兒子的誕生促成先生出資,在2005年創辦「學學」教育機構。學學扮演的是互換情報互相合作,跨業(界)合作與學習的交流平台。

徐莉玲感謝主,台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機構就是上帝的恩典,因為當初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從「體制外」的教育,成為「體制內」的學校。現在台北市只有唯二兩間高中是實驗學校。徐莉玲說,藝術教育不單是教畫畫,而是傳達「美」的技能。過去很多時候,學校的學科老師會為了趕教學進度,而跟美術老師「借課」,但真正的美術教育不單是找出及創造美的事物,而是跟心靈及自信正相關的。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持續在台灣各地散播美學的種子,一年約可接觸到2萬名學生,幫助孩子知道「顏色,是有故事的」,也幫助特別是偏鄉及弱勢家庭的小孩,藉由美學教育找回自信。

生命和人生是求上帝給智慧累積

「每個人的人生及生命都是不斷做選擇的歷程,我在每個抉擇的時刻,都禱告倚靠上帝求智慧」徐莉玲說,她特別帶《荒漠甘泉》來送給大家,希望大家可以有機會認識帶給她生命活水泉源的主耶穌,成為一生最美的祝福。徐莉玲說,她常跟先生提到,神不知還會給她多少的年日,但對她來說,「助人」就是神放在她心中的負擔,而這也是上帝給她的功課。

講座的最後,徐莉玲以荒漠甘泉裏的「跳躍的音符」鼓勵大家,每一件臨到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值得感謝讚美的,如果我們願意讓神進到我們的生命裏來,那麼黑點(指困難挑戰)就要成為音符,成為美妙的樂章,而這也是聖經以弗所書五章 20節的啟示,祝福大家。

余湘:年輕人要找到自己特色定位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主持人余湘說,她初識徐莉玲姊時,莉玲姊送她的見面禮就是《荒漠甘泉》,她鼓勵大家,在職場碰到看似無法跨越的難關時,可以學習莉玲姊禱告求上帝開路、賜智慧。

余湘常以「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鼓勵年輕人在這個講求品牌及自我行銷的年代,不要盲從潮流,而要找出自己的特色。

余湘引用巴菲特曾說過的話:「成功,不是你存款金額中零的數字,多少的財富都比不上你離世的時候,有多少人感謝你曾經幫助過他」,而這也就是聖經裏講的「利他」。

【余湘的一百個朋友職場講堂】文創美學推手徐莉玲高舉主名:每個抉擇的時刻 都禱告倚靠神求智慧

余湘分享

【余湘的一百個朋友職場講堂】文創美學推手徐莉玲高舉主名:每個抉擇的時刻 都禱告倚靠神求智慧

徐莉玲贈送參與講座者荒漠甘泉

【余湘的一百個朋友職場講堂】文創美學推手徐莉玲高舉主名:每個抉擇的時刻 都禱告倚靠神求智慧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余湘的一百個朋友職場講堂】文創美學推手徐莉玲高舉主名:每個抉擇的時刻 都禱告倚靠神求智慧

藥品專欄 | 早洩怎麼辦 | 男性攝護腺 | 陽痿怎麼辦 | 提高性能力 |

寶寶不在視線範圍內.返回職場好不安

寶寶不在視線範圍內.返回職場好不安

「焦」你分離沒有慮

文/黃煜嵐  採訪諮詢/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暨楊思亮診所臨床心理師沈千禾

孕育生命的過程,究竟有多辛苦,只有媽咪本人才有最深刻的感受,孕期的臍帶相連,到產後的哺乳,都一再得加深媽媽與寶寶間無法切割的親密。因此,分離時的焦慮,就並不會只是「單方面」的產生。

一般大眾所稱的「分離焦慮」,和臨床上的定義並不一樣。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暨楊思亮診所臨床心理師沈千禾說明,若要確診成人為分離焦慮症患者,需要對主要依附者的分離,產生與當前發展階段不符的不適應反應,如:過度痛苦、想像遭遇不測或死亡,使個體出現無法出門、不願獨處、反覆做離別相關噩夢或身體症狀等情況,並且持續6個月以上,才能被確診為「分離焦慮症」。媽媽和寶寶分開時,產生緊張、擔憂等情緒,是相當普遍的情緒反應,而不需過度擔心或對號入座。

寶寶不在視線範圍內.返回職場好不安

犀 利 士

媽媽也會有分離焦慮?

「分離」在我們的日常中隨處可見,如此稀鬆平常的事情,放到媽媽和寶寶身上,卻變成了難分難捨的牽掛,沈千禾臨床心理師說明,礙於媽媽們時有耳聞,顧者的疏忽致死或保姆虐嬰等社會新聞,因此每當孩子不在視線範圍內時,內心小劇場就不時上演那些可怕的想像。她指出,新聞皆非常態,若過度將那些負面新聞懸宕在心上,將更容易感到焦慮情緒。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世代,遠離那些會讓自己有負面想像的資訊,同時理解「分離」並不代表會「失去」寶寶,反而是給予兩個人成長、尊重的機會,也讓媽媽和寶寶的關係會更加緊密。媽媽需要的做並不是有預期心理,而是平日練習正向思考,相信別人會跟自己一樣疼愛、照顧寶寶。

寶寶不在視線範圍內.返回職場好不安

犀利士5mg,必利吉,必利勁,犀利士,印度威而鋼

排解焦慮這樣做

當媽媽開始出現焦慮的情緒時,可以先自我覺察心緒的起伏和身體的感受,觀察自己焦慮的來源是否來自其他生活瑣碎之事。針對媽媽無法緩解的焦慮,提供以下實用的方法,讓媽媽可以加以運用,減少焦慮纏身的機會。

.身體上:平日除了養成運動的好習慣,也可以透過冥想幫助沉澱自己,腹式呼吸也是運用同樣的道理,將注意力轉移到自身的呼吸上。此外,媽媽也可以練習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拉長和寶寶分開的時間,例如:做家事時,可以先離開寶寶5分鐘,再慢慢地變成離開10分鐘,讓焦慮的情緒隨著時間下降影響程度。

.心理上:媽媽孕育寶寶的生命歷程,是很珍貴且特別的經驗,這讓媽媽深刻的感受到,有一個生命是如此的需要自己,因此才會在剝除這份聯繫時,更加不捨。這種「被需要」的感覺,正是媽媽除了和寶寶在人身分離之際,也要同時一起分離的感受。建議媽媽可以試著回想尚未懷孕前的自己,多與先生相處或三五好友聚會,學習信任自己、寶寶和其他照顧者。和寶寶有一個距離,媽媽才能看清楚寶寶逐漸成長的完整樣貌,當你開始信任孩子可以獨當一面,於此同時,你也不會在與他分離時,感到焦慮了。

※原文刊載於2019年11月號《媽媽寶寶》39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

※延伸閱讀

你家寶寶是黏人的愛哭鬼嗎? 如何降低分離焦慮 ,專家這麼建議

認識分離焦慮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藥品專欄 | 早洩怎麼辦 | 男性攝護腺 | 陽痿怎麼辦 | 提高性能力 |

【他的職場,在運動場】從 10 連敗打到世界第 2:台灣羽球一哥周天成的「逆轉人生」

【他的職場,在運動場】從 10 連敗打到世界第 2:台灣羽球一哥周天成的「逆轉人生」

主持人:「真的拿到全國冠軍時,心情怎樣?我就是台灣一哥了?」
周天成:「對,就是我出去,不能輸這樣。對,可是出去就是一直輸。」
——《真情部落格》

「周天成」,你最近可能常常在電視或是新聞媒體上看到這個名字。

可能是在今年 7 月的報導中,看到在經歷三局激戰後,成為「台灣羽球史上男單第一人」拿下超級 1000 系列印尼羽球公開賽冠軍的他的身影,也可能是在 9 月初的中華台北羽球公開賽後,才認識這位繼 2016、17 年封王後,再度拿下人生中第三面中華台北羽球公開賽金牌的選手。講到這裡,也或許你暗自心想:「不!我從他 2014 年逆轉勝拿下法國羽球公開賽冠軍時,就看他比賽到今天了。」

但先不論你是從幾時開始關注他的,在這些耀眼的頭銜、亮眼的成績之前,「周天成」過著的又是怎樣的選手生活?他一路上都這麼順遂嗎?還是,就像開頭的引言說的一樣——「對,可是出去就是一直輸。」

在立志成為羽球選手之後,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就是⋯⋯作業可以寫一半」

就像多數運動員一樣,周天成也是從很小就開始接觸羽球。

犀 利 士

幼稚園的時候,他被爸爸媽媽帶去打球後,就發現他在「羽球」這方面的天賦好像跟其他孩子不大一樣,因此還推他去跟大人打。 但畢竟打好玩是一回事,要把運動拿來當成「未來職業」打,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打著打著⋯⋯一方面覺得很有趣,另一方面覺得打贏別人很有成就感的 周天成在小學三年級時進入球隊,也就是從那刻起開始把「羽球選手」當成一個未來努力的目標。

【他的職場,在運動場】從 10 連敗打到世界第 2:台灣羽球一哥周天成的「逆轉人生」
圖片來源:周天成 Instagram @tienchenchou

但那時就讀的永樂國小才剛成立球隊沒多久,無論是師資還是設備都還不齊全,周天成既沒有可以對打的同輩、也沒有同時會教又會打的教練,所以過沒多久就轉到了雙蓮國小,開始了上午晨操、下課訓練的練習人生。

如果問他當時年紀還小,會不會覺得太操、太累?不想去練球?他會先笑著 說 :「打球還不錯,因為有時候可以有一些特權在班上,就是⋯⋯作業可以寫一半。」接著在原本的笑語裡彷彿多了點堅定地說到:「是會很累啊,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一直會去,可能就覺得有一個目標吧!很想要贏球,就一定要把練球的課表吃下去這樣子。」

在小學六年級遇到的兩件事:「轉打網球」與「國際觀教練」

一定有人會想問周天成:「有沒有想要從事其他球類運動?」其實,就連他媽媽也不例外。就在小學六年級時,周天成的媽媽曾經有問過他:「要不要轉個項目?網球好像賺比較多?」但周天成心想說,都已經打到全國冠軍了還轉?不過,也好在當時的他就有這種想法,我們現在才可以在各大羽球賽場上,看見長大後的周天成一展「羽球選手」的樣貌。

犀利士5mg,必利吉,必利勁,犀利士,印度威而鋼

小學六年級除了「轉項目」這件事以外,對周天成來說,還有另外一件左右他生涯的大事。 這時候的他,遇見了一位對他影響很大的教練——基隆高中的羽球代表隊教練「鄭永成」。 不光只是教導羽球技術,這位來自印尼的華僑教練也算是第一個開啟周天成 「國際觀」 的人,不要只在乎國內戰績,「要往國際邁進」是鄭永成一再提醒他的觀念。

【他的職場,在運動場】從 10 連敗打到世界第 2:台灣羽球一哥周天成的「逆轉人生」
圖片來源:中央社 。

每天從早上八點半練到十一點半,又從下午兩點半開始練到五點半,長時間的練習是周天成的日常生活之一,有時冬天還要早上六點去戶外晨跑,「為什麼其他人都不練?只有我一個人練?」偶爾周天成會這樣想,但對鄭永成教練來說 羽球這件事就是「你付出多少,你得到多少」。

從台灣一哥到國際賽十連敗:「好勝心」成為雙面刃

中學時期的周天成就已經是全中運的冠軍,強烈的求勝心不僅讓他得以挨過長時間的訓練、年紀輕輕就擁有很好的球技,並且時常成為國內比賽的常勝軍, 不過也因為他這種直接的性格、好勝的心態,會讓不懂他或是不習慣他的人覺得有一點太刺,同時也導致每一次球場上的勝敗都會過度影響他的心情,連帶也成為日後影響他表現的關鍵。

大概是在周天成大二的時候,第一次拿到「全國冠軍」,在那之前其實出國比賽的機會不多,但也就在進入國家隊之後、拿到的資源也比較多時,開始進入比較長期在外比賽的模式。在某一次《真情部落格》的 訪問 中,主持人問到:「真的拿到全國冠軍時,心情怎樣?我就是台灣一哥了?」「對,就是我出去,不能輸這樣。對,可是出去就是一直輸。」周天成笑著說。

【他的職場,在運動場】從 10 連敗打到世界第 2:台灣羽球一哥周天成的「逆轉人生」
圖片來源:中央社 。

當時好勝的他一輸,就會一直思考輸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到底這個球要怎麼打?想到半夜還會爬起來思考如何應對,然後再回去睡覺,給自己的壓力非常大,再加上一直輸球,感覺到外界給予的不少批評,也讓他對自己的信心大受打擊,甚至在 2014 年的那個「十連敗」後,他常常已經覺得輸到無所謂了。不過,如果問他是不是有一種快要自我放棄的感覺時,他又會覺得想要繼續打下去。

至於周天成最終是怎麼從「只隨著自己的感覺走」的框架裡走出來的呢?除了開始試著用理性的分析、思考取代「情感」用事外,還多虧在 2012 年遇到 、合作至今的物理治療師「高敏珊」。

周天成的身、心靈轉變關鍵:物理治療師「高敏珊」

【他的職場,在運動場】從 10 連敗打到世界第 2:台灣羽球一哥周天成的「逆轉人生」
圖片來源:高敏珊 Instagram @repairment123

在《自由時報》9 月的 專訪 中可以看到周天成與高敏珊認識的開端:「9 年前的世界大學錦標賽,周天成因輸球一臉落寞坐在場邊觀賽,當時擔任義工的高敏珊對他說:『成功的人願意做不成功的人不願意做的事,那你知道不成功的人怎麼樣嗎?』」高敏珊後來成為周天成羽球生涯的好夥伴,幫周天成的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

而在 2012 年,周天成沒有被選上奧運選手之時,高敏珊就開始建議他可以從原本比較費力的打法做改善,在球與球之間節省步伐與體力,整場比賽比下來,就可以看出省力後的差距了。但改打法也是說來容易,做來難的事情,畢竟只要有一個還沒練完整的缺口,打起來就會感到彆扭,所以這也是開始調整之後,還是持續輸球的原因之一。

「現在我追求的是如何高效率的得到 1 分,而不是過多的訓練,這樣反倒在比賽前把自己操壞。」——周天成,《自由時報》

然而除了身體上的改變,周天成在心理上也開始了有屬於自己的信仰。在那段很低潮的時候,他的狀況越來越糟,不知該如何幫助他的高敏珊邀請他去了教會看看,也是在那一段時間,周天成才開始跟教會有了一點接觸。在接觸教會後,周天成並沒有馬上接受受洗, 而是在經歷了「兩個關鍵事件」後,讓他決心讓信仰成為支撐他比賽的重要精神之一。

第一是狀況很差的他,在台北公開賽前到了教會,當時的他在心中默想:如果神真的讓狀況這麼差的他進到決賽,他就決定信祂。結果沒想到還真的進入決賽。第二個、也是最關鍵的事件就是 2013 年的印度公開賽,當時周天成在比賽前就肚子不太舒服,卻還堅持上場,直到果不其然被慘電後才趕緊回台灣掛急診。一檢查之下發現是急性盲腸炎,醫生開完刀後拿出一個裝著他爛掉的盲腸的罐子 說 :「你很幸運,因為這個腸子已經破四、五天了,還好有一個不知道為什麼的膿把破洞的地方包住,才沒有讓體液流出來、變成可能會掛掉的那種狀況。」也就在這件幸運事後,周天成毅然決定受洗。

不是說信了主就不會輸球,而是在信了主之後, 周天成不再這麼執著於「勝利」這件事,也因此讓自己原本容易起伏大的情緒變得更加穩定。 這之後,再加上逐漸熟悉打法上的調整,讓他反而在往 30 歲邁進的羽球生涯中,不退反進、越打越好。

找到屬於自己的信仰:「要先學會做人,才能打好球。」

【他的職場,在運動場】從 10 連敗打到世界第 2:台灣羽球一哥周天成的「逆轉人生」
圖片來源:中央社 。

在看完周天成的人生故事之後,與其把它們形容成是宗教信仰帶來的益處,我覺得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 每一個可能正處於人生低谷中的人,如果想要在生活、工作上有所成長與改變,那你可以做的第一步除了精進自己的能力以外,更可以試著找到一個「屬於、適合自己的信仰」。

它不一定要是宗教信仰,可以是一部電影裡得到的人生哲理,也可以是某一個自己一直以來堅信的原則 ,好讓我們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可以有一個安定自己的心的所在,也才不會這麼容易隨著名利、他人的眼光而持續搖擺不定。

周天成的「球場」,其實就好比我們生活中的「職場」,當每一個人的技術、能力與反應快慢都差不多的時候,能讓自己堅持到最後、脫穎而出的就是「心理素質」。 越是想要結束、越是想要把球打在那條線上,就越是容易失誤,把同樣的情況套在生活以及待人處事上也是如此,越是想要爭取的案子、想要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時,越容易激動焦躁,所以就像在《經理人》專訪 裡,周天成述說這幾年悟到的心得一樣: 「比賽不是你一個人,要先學會做人、處理人際關係,才能打好球。」

最後,套用一句在深度報導運動員故事的「WOWSight」快問快答 影片 中,周天成想對練羽球的小朋友說的話,來鼓勵每一個正在為自己未來努力的你們——「這條路很辛苦,自己再考慮一下(?)沒有啦!這條路就是⋯⋯不好走,不過你還是好好堅持。」

本圖/文由「 VidaOrange 生活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他的職場,在運動場】從 10 連敗打到世界第 2:台灣羽球一哥周天成的「逆轉人生」

藥品專欄 | 早洩怎麼辦 | 男性攝護腺 | 陽痿怎麼辦 | 提高性能力 |

在職場中靠經驗得出結論可靠嗎?

在職場中靠經驗得出結論可靠嗎?

文/陝紅宇

在職場中,領導與下屬的日常pk主要是在做決定方面。當員工辛辛苦苦提交一稿方案時,領導有時只會簡單甩四個字過來:不行,重做。稍微耐心一點的會提出一些修改意見,指明方向。領導的這些決定權一部分是公司的組織架構所賦予的,另一部分也是因為他在某一領域的經驗積累使他更具有權威性。但如果我們稍微向前想一步,領導的這些所謂經驗就一定靠譜嗎?

記得有一次我們要策劃一個宣傳公司品牌形象的落地活動,在經過好幾輪頭腦風暴後,我們最後提出了從三個不同角度出發的策劃方案,第一個活動方案打算通過重點推薦某些指定款產品來宣傳;第二個策劃預計與某些上下游的品牌商進行合作推廣;第三個方案打算邀請某些明星對企業文化進行軟宣傳。這三個方案可以相互配合,但由於側重點不同,活動方案、活動流程、活動預算等都有所差異,需要領導定奪。在我們將全部的方案彙報過後,領導淡淡的說:這些想法並沒有太大的創新點,再想想。或者可以仿照競爭品牌的那個方案做一期活動。我看他們做的效果很不錯。於是我們根據領導的指示與安排,開始研究競品的動態並照葫蘆畫瓢的做了一期宣傳活動,事實證明,效果非常一般。

在職場中靠經驗得出結論可靠嗎?

事後進行分析總結時才發現,兩家的活動背景不相同導致了結果的天差地別,原來競品的這期活動只是一連串主題活動的其中一個,它們前期通過很長時間的蓄水活動,已經積攢了較高的人氣與關注度,而我們只看到了人家的巔峰而完全忽略了前期的準備,結果可想而知。

犀 利 士

從方案的提出到落地,我們和領導們也都是根據往常經驗的積累,再揉雜一些及時的其他家成功的經驗來進行策劃,以前通過此方法成功過幾回,但這次折損很大。事實證明:慣常經驗帶來的判斷不一定就是正確的,而身經百戰,閱過無數策劃方案的領導也不一定能夠及時把握全局及瞬息萬變的市場,給出合適的指導建議。

如果把此例子稍微延展開來,就會得到這樣的結論:經驗本身並不可靠,那麼我們不禁會考慮,直觀上認為一些絕對理性的東西如數學、物理學定理得出的結論應該是可靠的吧?

但最著名的懷疑論者休謨對此給出了否定回答,他認為世間的因果聯繫不是必然存在的,因為我們感知到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片段,至於前提與結論是如何連接起來的,我們無法從經驗中得知。另外因果聯繫可以普遍適用的一個前提條件是:自然界的齊一性,但我們無法從經驗世界去論證自然界的齊一性。所以因果聯繫未必存在,而建立在因果聯繫之上的數學、物理定律等更值得懷疑的。

如果我們同意休謨所說,那麼現在貌似沒有可以依靠的絕對正確的知識。或許在職場中,經驗、理論、數據等不同板塊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都沒有達到絕對正確的地步。孰對孰錯,最後只能依靠結果本身的反饋。

藥品專欄 | 早洩怎麼辦 | 男性攝護腺 | 陽痿怎麼辦 | 提高性能力 |

情場失意、職場夾殺,30+姊姊們如何在生活夾縫中求活?台日韓劇訴盡職場女性困境

情場失意、職場夾殺,30+姊姊們如何在生活夾縫中求活?台日韓劇訴盡職場女性困境

風傳媒 責任編輯/李頤欣

情場失意、職場夾殺,30+姊姊們如何在生活夾縫中求活?台日韓劇訴盡職場女性困境

「機會就是這樣,都會被皺紋搶走,年紀越大,機會就越不會來,這個社會就是如此。」年紀越大、越是無法理直氣壯說不想做?「如果我說不做的話,百萬人站在後面搶著做。」

韓劇《浪漫的體質》30歲菜鳥電視劇作家林真珠,明明拚命求表現,卻還是被炒魷魚,失戀又失業的她,沒有突從天降的高富帥新戀情,大哭一場後,還是得撐著認真生活。好不容易遇到賞識她的導演談合作,沒想到同事竟是前男友,失神下脫口而出:「我不做了!」事後,想起自己成了「無業遊民」不禁大嘆「對不起自己」。

真實生活往往殘忍,沒有編劇特意造出的浪漫愛情公式。但最近,台日韓三地紛紛吹起一股「輕熟女熱」,從台灣《俗女養成記》「一事無成」的陳嘉玲、韓國《浪漫的體質》社畜編劇林真珠,再到日本《凪的新生活》看人臉色的上班族大島凪,這些剛脫離年輕女孩頭銜的輕熟女們,比起青春少女的惆悵,職場姐姐們的金句更是鏗鏘有力、每每打中人心。

回顧三部劇中的深刻金句,一起來看台日韓30-40世代職場女性面臨的共同困境。

一、告白舊愛,儘管隱隱作痛,卻無法停下腳步

犀 利 士

「因為舊愛的回憶失去冷靜,並不是丟臉的事,而是熬過痛苦時,值得驕傲的你,應得的權利。」── 《浪漫的體質》

七年的感情,沒想到男友劈腿,就此落下句點。重重跌了一跤的林真珠(浪漫的體質),只能自己再站起來,沒有大吵大鬧、頹廢不振,而是起身面對現實,她買了新包包,得到新工作,俐落地邁向新生活。然而,突然撞見前男友的那一刻,真珠還是慌了,朋友一句安慰:「這並不丟臉」,鼓勵熬過失戀的真珠要為自己感到驕傲,一語道出眾人的心聲。

當前男友主動找上門來,真珠大方赴約,面對曾經怨恨的前男友,她冷靜地說:「當時的我們都盡力了,過去的時間就放手吧,我覺得尊重現在喜歡的人,也是對你的尊重。」

儘管曾經掙扎,但真珠勇敢揮別渣男,收拾心情。愛情縱然不順利,但生活還是要過,畢竟回頭還得處理「職場失意」啊!

情場失意、職場夾殺,30+姊姊們如何在生活夾縫中求活?台日韓劇訴盡職場女性困境
《浪漫的體質》菜鳥編劇林真珠一夕間面臨愛情和事業雙重打擊(圖/JTBC YouTube)

二、沒有粉紅泡泡,只有撕不掉的30+標籤

犀利士5mg,必利吉,必利勁,犀利士,印度威而鋼

「花路其實是沒鋪柏油的土路而已,雖然有可能做到,但也可能會死。」── 《浪漫的體質》

「你願意跟那些年輕人一樣,一個月三萬五,假裝你今年是 25 歲嗎?」── 《俗女養成記》

本以為可以就此一帆風順的人生,果然不會盡如人意。新人編劇真珠(浪漫的體質)懷抱夢想,加入知名作家的工作室,以為就此要「走花路」,卻只是被當作便宜好用的小員工呼來喚去,抱著總有一天會出頭的夢,咬牙拼命工作,沒想到還是淪為失業一族。

當知名導演來談合作時,談到薪水,真珠心想「該表現地像個大人」,假裝鎮定,結果還是直白地說出:「有多少錢?」

39歲的陳嘉玲(俗女養成記),雖有著董事長祕書的漂亮頭銜,實際上是個天天給老闆私生活擦屁股的上班族,連剛畢業的新進同事也不理解她的「身不由己」。甚而到了後來丟了工作,還跟男友分手,正式加入女魯蛇行列;後來再找工作時,還被譏「不夠年輕也不夠資深」。

談到30歲的標籤,應該就是有社會歷練,懂得處事做人,擁有成熟魅力。但比起活成社會期待的樣子,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更幸福是吧!

情場失意、職場夾殺,30+姊姊們如何在生活夾縫中求活?台日韓劇訴盡職場女性困境
《俗女養成記》的陳嘉玲沒有活成符合媽媽期待的「淑女」,而是成了平凡「俗女」(圖/華視YouTube)

三、聽聽內心的想法

「我不想再讀空氣看臉色,空氣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呼吸的」── 《凪的新生活》

「新的生活裡沒有工作、沒有婚約、沒有未來的婆婆、也沒有未來的丈夫,我聞到一種陌生的空氣,我想,那應該就是自由的氣味」── 《俗女養成記》

《凪的新生活》女主角大島凪的口頭禪是「我懂、我也覺得」,由於太擅於「閱讀空氣」,她習慣了討好別人、兢兢業業地看人臉色過活。在日本,閱讀空氣(察言觀色)是一項重要能力,但過度讀取空氣,其實就是過度地討好了別人。身為平凡上班族的凪,平時除了最大興趣(省錢),幾乎把所有心力都消耗在閱讀空氣上。有次,她無意聽到男友跟同事大談跟她在一起只是為了性事相投,又剛好瞥見同事暗中揶揄她是好好小姐。面對這樣的打擊,凪決定拋下一切、卸載社交app、停辦手機、辭去工作,只帶著一台腳踏車、一床棉被和100萬日幣(約台幣28萬),隻身來到東京邊郊追尋全新生活。
情場失意、職場夾殺,30+姊姊們如何在生活夾縫中求活?台日韓劇訴盡職場女性困境
《凪的新生活》女主角大島凪,是眾人眼中的好好小姐,專長是省錢和「閱讀空氣」(圖/TBS YouTube)

《俗女養成記》陳嘉玲同樣選擇離開了令人窒息的職場。儘管他們都曾想過「孤老終生,沒人照顧怎麼辦」,曾害怕衝動辭職後,就要等著坐吃山空,到最後哀怨到頭來一場空。但當他們昂首面對新生活,懷著幸福感,發自內心的笑出來。正是因為他們知道,此時此刻,就是最好的時刻。

還記得陳嘉玲在大結局中跟自己和解,說「妳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妳自己。」這一段逼哭無數人,明明是喜劇卻讓人又哭又笑。

陳嘉玲、林真珠、大島凪三位都會女子的生活態度,面對愛情、職場、友情,他們掙扎、猶豫,努力追求自己嚮往的日子。大家可能都經歷過令人失望的人生階段,衰事接二連三到來,想著:到了30歲會好一點嗎?還是40歲時,就不會那麼辛苦?事實上,跌跌撞撞過了大半輩子,生活還是一樣艱難,沒有「美好生活標準公式」可循,但總會有新的希望帶你走出黑暗。

本圖/文由「風傳媒」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情場失意、職場夾殺,30+姊姊們如何在生活夾縫中求活?台日韓劇訴盡職場女性困境

藥品專欄 | 早洩怎麼辦 | 男性攝護腺 | 陽痿怎麼辦 | 提高性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