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約死後》香港藝人馬浚偉 獻上生命劇目

《生前約死後》香港藝人馬浚偉 獻上生命劇目

記者/作者:  論壇報副刊

文字:Sharon Lau  攝影Tidus & Golden Scene Co. Ltd.

馬浚偉(Steven),一個信仰堅定、正面的電視藝人。就連他的個人經歷,也如電視劇一般曲折迷離。兩年間,妹妹患上第三期乳癌,快要分娩的二姊妊娠中毒,剛出世的外甥需要做手術,所幸後來恢復健康。母親因癌病逝,以致他之後罹患情緒病。最後,Steven因遇上了上帝,靠著信仰重新站立,更於今年自導自演電影《生前約死後》,講述跟母親的自身經歷。

入行26年的馬浚偉(Steven),外表保持不變,他笑說這是天父給予的童真。「我是純天然,沒有整容,是祂讓我越活越年輕。那不是指歲數上的狀態,而是指身心靈方面。我把前路全部交給上帝,沒有計算,而且好貪玩,近年對一些得意的事情特別有興趣。」

所謂得意的事情,相信包括開演唱會及成為新晉導演。早前Steven於演藝學院舉行首個個唱《Dream Big馬浚偉演唱會2019》,回復他入手時候的身份──歌手。也許有年輕的讀者不知道,他是1993年簽約華納唱片公司出道。「很多人勸我改期,但是我很想透過演唱會跟大家近距離唱歌聊天,帶出正能量。」

犀 利 士

《生前約死後》香港藝人馬浚偉 獻上生命劇目

生命傷痛寫入舞台劇

今年初,他演出了11場《生前約死後》舞台劇,原來那是一個「玩命」的作品。「《生前約死後》是構思了很久的劇目,但可能當時心理還沒有準備好,之前寫著、寫著總會停下來。及至演完《偶然‧徐志摩》之後,終於鼓起勇氣,釋放在我裏面蘊釀了很久的情感。我禱告求問上帝,知道祂允許我去做,就去著手準備。」

聽起來簡單的一個決定,卻是一場獻上身心為活祭的演出。「由於劇本的情境寫得很深入,每次我都要回到當日的情緒演出,哭個死去活來。醫生朋友都很擔心我,怕我抑鬱症復發,在排演時我確實常常無故地哭泣。原來皮膚是情緒病的第一個反應出口,很多人在病發之先,皮膚會出現嚴重的問題,我在正式公演的時候,手腳的皮膚都潰爛了。」

犀利士5mg,必利吉,必利勁,犀利士,印度威而鋼

結果,11場舞台劇全院滿座。Steven把榮耀都歸給天父,說:「我真的哭得好辛苦,卻是值得。感恩分享會獲得觀眾美好的回應,有人說,劇情帶他們接觸了不敢接觸的傷口。親人過世後,有些人不敢看、不再提,就以為沒有事了,原來傷痛卻一直存在。唯一解決的方法就是面對自己,走出傷痛。」

每場舞台劇都設有「演後座談會」,幫助同路人釋放情緒。「有一個媽媽在會上說,上兩個月兒子跳樓死了,我們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大家哭成一團,該位女士卻深深被安慰了。」他強調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生命的最陰暗面,聖靈則是他人生最大的依靠及支持。「我讓聖靈充滿我,引導我,做每一件事都不用怕。」

他自言,越來越喜歡在五、六百人的劇場演出。「我能近距離感受到觀眾的呼吸心跳,包括聽到他們打開紙巾,流住鼻涕、輕微抽泣等聲音,感覺到他們真實的情緒。」雖然真情演出換來情緒的波動,但上帝藉此醫治了Steven多年的傷口。「我需要回到傷痛的同時,更相信傷痛背後有最大醫治能力的上帝,結果皮膚問題在完結後一星期內痊癒。」

朋友勸他,不用真眼淚演出,就不會傷身。「不用真眼淚,不用真感情,怎麼會好看?」他笑說:「我將所有的傷痛哭出來,知道這是上帝醫治我的一個獨特方法,再者有很多觀眾可以被我祝福,一切榮耀是屬於天父的。」

他強調,當日公演《生前約死後》舞台劇時,真的一票難求。有演藝名人朋友私下要求兩張門票時,他都很抱歉地婉拒了,因為事實上已經售罄,而且那是沒有辦法重演的一個劇目。「我不能加場,身心靈都難以支撐。」

《生前約死後》香港藝人馬浚偉 獻上生命劇目

《生前約死後》訴說自己陪伴母親抗癌卻罹患憂鬱與恐慌症。圖為劇照。

表達抑鬱驚恐的內心世界

然而,上帝的全知全能是我們無法測度的。當舞台劇圓滿落幕時,電影版的計劃卻緊緊跟隨。「多年前我已跟顧美華姊說構思製作《生前約死後》電影,無奈電影劇本較難完成。現在完成舞台劇後,寫電影劇本就非常迅速。畢竟舞台劇有表達上的限制,有些東西沒有辦法呈現出來。」

拍攝電影時,他又回到半瘋狂狀態,不過那是另外一種感覺。「因為我既是導演,又是演員、美指等等。」Steven預告,電影將更細緻地表達抑鬱症、驚恐症的內心世界,而且最後一幕更是充滿「洋蔥」。「賣個關子,最後一幕母子相遇的畫面,是我特別構思的。飾演『媽媽』的美華姊對我說:『如果你真的想念媽媽,只要看著天空,就一定可以看到媽媽。』」

上帝不斷治癒他的傷口

「我相信媽媽在天家某個角落在看著我,只要有信念,一定會再見。」他說,當美華姊對他說:「知道你要接受媽媽離開你,一定很痛。越愛媽媽,心就更痛,痛就讓他痛,想哭就哭。心不再痛,就真的成長。」這一幕,是Steven代替媽媽對自己說話。透過電影中不同的對白,他相信能安慰失去親人的天下子女及父母。

Steven認為,見證上帝不一定要說話,表示只要以身作則,活出基督的樣式,是最有效的傳福音方法。「傳福音有好多模式,最好是身體力行活出來。只要我的電影能令一個人感到溫暖,已經是很大的力量,連加拿大的教會都在詢問我,可不可以遠赴當地做放映會,但目前我的行程緊湊,暫時未有時間可以外出到訪。」

曾經因著母親病逝而讓Steven自責,有八年活在抑鬱和驚恐症中。他不諱言:「信仰是我最大的力量,我於大前年受洗,但其實我在2006、7年左右決志,當時的心態『求其』,卻在2010年開始,跟著林以諾牧師、林誠信牧師學習,看見上帝不斷地治癒我的傷口。」

上帝是亂世的依靠

現今世道紛亂,他只堅持一件事,就是定睛上帝。「不要懼怕!不要開門給撒但!人一旦恐懼,很容易將自己的內心情感轉了去一定的模式,魔鬼這次作惡很大,但牠不能進入的心門。我承認社會有問題,也承認人與人之間有傷口,這是不用逃避的事實。」

認真信主接近九年的Steven,認為「愛」是人生中最大的基礎。「整個過程中,我沒有unfriend任何朋友,甚至甚麼顏色的朋友都擁有。信主是完全零懷疑,信就信到底,沒有東西需要懷疑,用愛來做基礎,不要給仇恨帶著行。」

他指出,自己非常關心社會,但不會沉淪在一些傷痛中。「我敢說,沒有事情可以動搖我。我知道自己如何和上帝保持關係,返教會固然重要,然而天父更喜悅我們直接與祂對話。天父的大能何其廣,你不說已經知道你在想甚麼,不用擔心祂的工作有多繁重,把你所擔心的都交託給天父,不要給新聞牽著走。」

《生前約死後》香港藝人馬浚偉 獻上生命劇目

改執導筒的馬浚偉,希望自己能成為溫暖人心、成就別人的人。

身心每天充滿希望

Steven是被上帝完全醫治的人,他稱:「天父慢慢撫平我的傷口,如今已經重生,這是一種『由內到外再到內』的感覺,我把所有事情交給父上帝。」有些人笑說他上岸了,不用憂柴憂米,他直言兩餐無憂,卻有更大的心願。「我不是一個沉醉於奢華生活的人,現在開了自己的公司,希望製造更多工作機會給新人或想入行的人。」

曾經吃藥物吃到吐的他,至今依靠那位愛他的父上帝,搖身一變成為正能量代表。朋友紛紛表示,見證著他的轉變。「我把所有事情全然交託給天父,不理會結果成績如何。不是上帝說的,我不會做。若事情不是出於祂,自然不會成事。少了憂慮的時間,反而令我多了很多時間去開拓自己,包括去北京讀EMBA、返教會及做義工。」

今年他48歲,已經沒有偶像包袱。「我希望成就自己後,就去成就別人。一個人的開心,不是擁有多少東西,而是沒有背負甚麼煩惱。」今時今日,他強調自己不是為了求東西而去相信上帝,乃是與他建立了父子關係,一種完全的信任。「我說,天父您想我如何就如何,您想停止就停止,想做就給我去做,就這樣,我的身心每天充滿希望。」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生前約死後》香港藝人馬浚偉 獻上生命劇目

藥品專欄 | 早洩怎麼辦 | 男性攝護腺 | 陽痿怎麼辦 | 提高性能力 |

誰說生命一定要順其自然?「劉伊心」自主打造試管寶寶

誰說生命一定要順其自然?「劉伊心」自主打造試管寶寶

文/游資芸 攝影/K.L WEDDING郭元益婚紗美學館 妝髮/VVM Studio/ViVi PENG.K.L WEDDING郭元益婚紗美學館 錄影.剪輯/煒喆視覺影像工作坊 協力品牌/CLOUDSET雲端衣櫥

螢幕形象亮麗的劉伊心,在性感的外型下,有著十分獨立的個性和想法。為了當媽媽,她選擇自己做主,藉助人工生殖與老公林志隆(虎哥)有了愛的結晶,並規劃好有氧孕程,以及產後美胸的準備。她自認,將會是講規矩、有原則的虎媽,希望女兒跟她一樣活出自主、勇敢表達的人生。

誰說生命一定要順其自然?高執行力更令人容易心想事成。結婚兩年,剛迎來女兒,劉伊心的生子進度並不算慢,而且在計畫之中。因34歲的她嘗試做了試管嬰兒,「透過科學方法可篩檢不健康的基因,就不必懸著一顆心煩惱寶寶的健康!」這樣勇於爭取和努力達標的她,在8月21日成功生下寶寶,使人生更為圓滿。

試管1次便成功

犀 利 士

會選擇試管嬰兒的方式懷孕,還有一個原因,劉伊心笑說,「做功課」這件事,會阻撓和老公之間的親密關係,「『做』人要算時間、測體溫,壓力很大,根本無法『enjoy』夫妻間的親密關係。」將生小孩以「專案處理」,反而讓彼此更隨性和放鬆。

劉伊心強調,夫妻倆的身體狀況都很好,試管成功機率高達85%,更幸運的是第一次就順利懷孕。只是原本想生天秤座寶寶,因為忽略做試管會有一個月的時間落差,讓女兒成了獅子座寶寶,林志隆開玩笑說:「獅子女比較強勢剽悍,是生下來治她的!」言語之間,似乎流露劉伊心經常欺負老公,其實是這對夫妻相處的情趣。

誰說生命一定要順其自然?「劉伊心」自主打造試管寶寶

罩杯大漲至E虎哥視線只有

犀利士5mg,必利吉,必利勁,犀利士,印度威而鋼

劉伊心素有「美胸皇后」的稱號,懷孕後,胸部又大增一個罩杯,從「D」增長至「E」,她笑稱:「整個非常豐滿,穿低胸服裝時還會有點害羞。」

由於波濤「胸」湧,導致產前有一次在她剪頭髮後,問虎哥:「你有發現我哪裡不同嗎?」他說:「我的注意力只在妳的臉和胸部,所以肩膀上的頭髮都看不到,因為胸部實在太明顯了!」顯示林志隆對她胸部的「進步」非常滿意。

誰說生命一定要順其自然?「劉伊心」自主打造試管寶寶

產後美胸全力備戰

計劃產後至少哺乳半年的她,希望寶寶在身邊時親餵,上班後再固定擠奶,儘量拉長哺餵寶寶的時間。為了順利哺乳,劉伊心從孕期便開始準備,懷孕4個月後進行胸部按摩、補充卵磷脂,並預先找好產後按摩師,維持乳腺暢通,希望留住完美胸型。

劉伊心期許自己,退奶後,E罩杯不要縮水,最少也要保有「D.5」罩杯,「尤其老公在這一年已習慣較豐滿的胸部,如果產後縮水,視覺上可能就有『回不去』的感慨!」所以,她勤做功課,豐胸按摩之外,後背也要按壓,因為背後的穴道不通暢,就會影響胸前的氣血循環。

此外,很多媽咪在月子期間為了方便哺乳而不穿內衣,但產後胸部比原來更豐滿,胸部肌肉承受的重量較大,如果沒有穿內衣,等胸部回復時,胸型可能就走鐘了。而挑選內衣和穿塑身衣也很重要,才不會產生虎背熊腰,或是露出副乳的問題。劉伊心叮嚀產後媽咪,絕對不能因胸部變大就把肩帶放鬆,「肩帶長度很重要,要讓乳房pp點在對的位置上,免得胸部下垂。」

※原文刊載於2019年10月號《媽媽寶寶》392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

※延伸閱讀

超人媽媽Janet,提醒各位媽咪記得要「seek help」!

「蔡桃貴」加入YouTuber行列!蔡阿嘎&二伯盼望兒子永保赤子之心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藥品專欄 | 早洩怎麼辦 | 男性攝護腺 | 陽痿怎麼辦 | 提高性能力 |

曾經成癮困頓 如今找到生命活水—陳恭猛牧師的得救見證

曾經成癮困頓 如今找到生命活水—陳恭猛牧師的得救見證

記者/作者:  論壇報副刊

胡慧馨採訪/照片受訪者提供

當初,任教的李瑛娥與個性沉穩、在銀行服務的陳恭猛結婚時,從未想過日後要面對先生酒癮的生命課題。

「那時知道他會抽煙、喝酒,單純以為只是喜宴時大家同歡的小飲小酌。」所以她實在無法理解什麼樣的心魔會讓先生沉溺酒精,毀掉前程似錦的事業,甚至差點摧毀幸福美滿的家庭。

醉到不知如何回家

犀 利 士

「應該是在原生家庭長期壓抑造成的陰霾。」從有記憶開始,陳恭猛看到身為長媳的母親每天4點就得起床張羅全家近20口飯食的辛勞,及在人多嘴雜的大家庭裡,經常成為妯娌欺凌的對象。愛莫能助能助的他,只能壓抑心底不滿不平的情緒,在夜深人靜的晚上躲在棉被裡哭泣。

由於父親遇到紛爭習於選擇逃避,陳恭猛不知不覺中也養成這種慣性,遇到不平之事,就是以壓抑、忍受、順從化解,但是找不到出口宣洩的痛苦、煩惱和焦慮卻始終揮之不去。

在金門當兵時,一次過年無法回家,軍隊要慰勞加菜,每桌提供高粱、茅台或大鞠,結果原本滴酒不沾的他,竟然踏入深陷酒癮的第一步。「當我喝到七八分醉的時候,飄飄然的感覺讓我有一種瞬間抽離所有痛苦、煩惱和焦慮的興奮,也讓我進入唯我獨尊、可以控制世界的幻想狀態。」這股前所未有的釋然,讓他在外島喝酒的次數逐漸增多,甚至有「一直想追尋那種微醺舒服感覺」的衝動。

後來覺得不喝不行,是職務上必須承辦民代關說的借貸。「那時明知這個貸款很可能發生延遲繳納的問題,不過礙於上面交辦,每天壓力都很大。」不敢向太太明說的陳恭猛,回家途中便在雜貨店買酒,吃完飯後先喝半瓶,晚上睡不著又喝半瓶,後來失眠都喝酒。加上主管指派就得赴宴,每次除了被灌酒,還經常空腹喝酒。有次應酬遲到,客戶硬要他以高粱到每一桌進酒,醉到不知如何回家。

犀利士5mg,必利吉,必利勁,犀利士,印度威而鋼

愧疚自責  再繼續喝酒放鬆

就這樣,酒精逐步影響他的心智,飲酒後開始有暴力傾向,漸漸成為家人的夢魘。有次喝酒和妻子發生爭執,隨手打破家裡的櫥櫃玻璃,讓年紀尚幼的兒女害怕到寧願下課後待在阿媽家。有段時間,因為不想讓家人知道,陳恭猛乾脆躲到旅社或外面喝酒,然後騙家人去上班,太太找到時,幾乎都不省人事。

然而喝酒真的可以紓壓嗎?

陳恭猛切身之痛的體會是:「只是瞬間得到釋放,清醒的時候就很後悔。」不過無法處理壓力造成的不自在,在沒有替代品之前,最快逃避壓力的方法還是尋找習慣中的記憶。

升上課長時,經常喝酒的陳恭猛因為引發心悸無法起床,屢屢要太太幫他請假。由於負責保管銀行金庫的鑰匙,妻子還得幫他送鑰匙到銀行。後來這種情況越來越頻繁。

「他因為喝酒住院的病歷有廿幾次,有時是住一個禮拜,有時住一個月。」住院時,醫院有段允許患者在家人陪同下出來抽煙的時間,所以妻子每天要請同事幫忙照顧學生,到醫院陪陳恭猛抽完煙後,再趕回學校。那時要負責教書,照護稚齡兒女,還要照顧先生的李瑛娥真是蠟燭多頭燒,但為了讓孩子有完整的家,只能想盡辦法醫治先生的酒癮。

「先是看精神科,醫生說他有憂鬱症。」李瑛娥表示,每次住院,先生都很正常,但是一出院,還在回家途中就想買酒喝。至於陳恭猛想喝酒的真正原因是:「出院再回銀行上班,即使同事能體諒,內心還是有很深的愧疚感。所以連同事很簡單的關心問候,都覺得壓力很大。」

自責的愧疚,讓他必須靠著喝酒放鬆。「很想努力工作,卻無法專心工作,便和太太商量辦理留職停薪一年。」為了轉換環境和心情,陳恭猛還特地到墾丁靜一靜,結果還沒到旅社,看到旁邊一家賣檳榔和酒的雜貨店,旋即又進去買酒。

曾經成癮困頓 如今找到生命活水—陳恭猛牧師的得救見證

陳恭猛牧師訴說切身之痛的體會

求神拜佛不忘喝酒

有段時間,飽受煎熬的李瑛娥到處求神問卜,每天早上五、六點起床唸經,週六、週日還開三個多小時的車到台東拜佛。還有學校同事,建議她每天早上放一杯水在前面,對著念完大悲咒,再給先生喝。後來她還去朝山,三步一跪,五步一拜,九跪一叩的祈求,孩子看到母親這般辛苦,甚至想勸她離婚。而對丈夫不離不棄的李瑛娥因不忍父母擔心,一直隱瞞丈夫的狀況,直到幾乎崩潰,有輕生的念頭,才告訴家人。

透過妹妹介紹,他們還向一位會通靈的美髮師求助。那位通靈者了解狀況後,就說陳恭猛心中有一支箭,才會那麼痛苦。在繪聲繪影的情況下,李瑛娥也在對方手心看到類似一支箭的形狀。於是遵照指示,回去煮木瓜葉給先生喝。後來通靈師又說中陳恭猛會復職成功,自此兩人深信不疑,每個週末夫妻都會一起參見老師。

有一次老師提及「濟公也喝酒」,要陳恭猛到珠海向濟公祭拜。前一晚在旅館,大陸地陪為了推銷茅台,隨手拿一瓶送他,那天晚上喝完整瓶後,第二天竟一覺不醒。所幸當時同住的是退休員警,看到情況不對,即刻做CPR才救他一命。

第二天康復的陳恭猛還是去珠海,但是三年下來對酒的依賴還是有增無減。「我常常跟太太發誓不再喝酒了,最後還是無能為力。」有次妻子生氣地問他要選擇太太,還是選擇酒,結果他的答案竟然是選擇酒,讓妻子非常絕望。

43歲時,狀況頻仍的陳恭猛因經常請假,只好辦理退職。不知道如何是好的他,決定到通靈老師在台東興建的廟裡休養,並擔任通靈老師的助理。

不料,原本平靜的山居生活,卻因酒癮作怪,再度變調。有一次清晨四、五點,陳恭猛看到廟公在小殿敬神時擺放的三杯米酒,逕自一飲而盡。有時酒癮發作,即使廟門關了,晚上11點多,他還是沿著山谷山路徒步一個多小時,到台九線附近買酒。

最後讓他萌生離開念頭的原因是,某次喝酒後,突然覺得某人在背後對他指指點點,竟然無法自制地拿起水果刀衝去殺人。這個意外事故,讓他決定回高雄。既然連改名、求神問卜,到通靈老師身邊幫忙,到珠海、北京拜神,都無法戒酒,只好抱著最後一線希望,到「沐恩之家」求助。

立志行善由不得人

報到當天,陳恭猛原本賴床不想出門,情非得已的妻子被迫以買酒與他交換條件,「所以我是帶著那瓶酒到沐恩之家」,出乎意料的是,喝完那瓶酒之後到現在18年,他再也沒有喝酒。

回憶剛到「沐恩之家」的生活,曾是白領階級主管背景的陳恭猛,要跟一群不知來歷的人共同生活,實在很難卸下心房:「特別要睡通舖,每個人的作息都是赤裸裸的,絲毫沒有個人隱私。」但當他願意讀聖經,學習禱告,向神交託內心的愁苦後,不但徹底地解決酗酒問題,與家人的關係也日漸改善。

起初妻子會客時,兩人總是很安靜,互相拿捏說話的內容,兒女則會躲在妻子身後,膽怯地觀察父親。後來會客時,兒女就會走到父親身旁,開始有不同的反應。

如此改變,主要是陳恭猛從這裡獲得充分的人際支持,在研讀聖經上獲得深入心靈的滿足,和自真理知識上得到很多的教導和鼓勵。

特別是保羅書信中論及良心與情慾的爭戰,讓他格外心有同感。「以前常常向太太發誓說不再喝酒,但如同聖經所講的,心裡很想改變,但是肉體的軟弱卻由不得我。當我發現連保羅都有這種困擾的時候,真理漸漸進入我的內心,心門也漸漸被打開。」

尤其到沐恩之家無論是戒酒或戒毒都需要住一個禮拜的「適應室」。在那裏,一天24小時都有小組的成員陪伴。剛開始陳恭猛因長期酗酒,平常很少吃飯,但在那裡有人會定時送飯,沒吃會送回去,到了吃飯的時間又會端出來。有時沒有吃東西、又沒喝酒的話就會發生「戒斷」的生理反應,這期間有人會幫忙洗衣服,不舒服的時候還有人幫忙按摩,在「適應室」裡隨時都有人看顧你,讓人感覺這裡的氛圍和職場熟悉的狀況不同。

「職場都是條件交換。別人對你好一定有目的。但在這裡,和這些人非親非故,為什麼願意這樣照顧我呢?」在適應過程中,心靈漸漸甦醒的陳恭猛深深覺得被尊重、被接納,甚至覺得連親人都不可能這樣對待他,因而留下良好的印象。加上有傳道人在真理知識上的帶領和教導,果然讓他一步一步從酒癮中走出來。

陳恭猛表示,在戒酒的過程中,剛開始會有一種假象認為身體恢復了,應該可以出來了,但事實上,戒酒不是很難,但要持久的戒酒卻不容易。「這種情況就像是處在一個低谷出不來,所以需要靠一股很大的力量幫助我們走出來,而這個力量就是愛。」然而人的愛都很有限,所以需要來自神愛的力量。

曾經成癮困頓 如今找到生命活水—陳恭猛牧師的得救見證

陳牧師為青年禱告

太太心中重擔全交託

認識信仰後的陳恭猛,在機構第一個月參加綠島退修會,剛好遇到面容慈祥的高英茂牧師,得知高牧師的教會與妻子服務的十全國小很近,便留下牧師的電話號碼。有天李瑛娥受邀到教會餐廳吃飯,談及先生戒酒過程,不禁悲從中來,邊說邊哭。

信義會十全教會高英茂牧師回憶說,當時看到李瑛娥受盡折磨,歷經滄桑的沮喪模樣,實在非常不忍,即便陳恭猛當時的情況很穩定,她還是無法消弭心中的陰影和恐懼。

「因為先生需要一年半的療程,所以我跟兩個小孩比先生還早到教會。」從小在傳統信仰成長的李瑛娥,願意週日固定帶孩子到教會,完全為了讓先生安心待在機構戒酒,只是內心依然惴惴不安。後來到教會聚會後,因有可以訴說心事的出口,還有牧師分享的信息,以至不再陷入負面思維,變得更有信心和盼望。此外,每個禮拜探望先生時,陳恭猛也會與她分享在村子裡學到的新知,藉此讓她體會基督信仰的獨特之處。

從機構出來後,陳恭猛果真戒酒成功,滴酒不沾。接受信仰後的家庭氣氛亦完全不同。所以當他表示要念神學院時,妻子反而如釋重負。

戒酒後的陳恭猛,生活態度截然不同,變得積極進取,溫和體貼。原來從不做家事的他,開始會幫忙洗碗、曬衣服。面對壓力的時候,原先會靠睡覺來逃避,惹妻子生氣。後來信主的妻子開始靠著禱告,把內心所求交託主,無能為力的時候會唱詩歌,奇妙的是,每次她禱告完,開始唱詩歌後,先生就會起床。

對陳恭猛來說,讀神學院,想當傳道人主要感念過去小組長的幫助,及覺得人生要把握時機幫助人。「當時我的感覺是如果想要幫助人,就要有真理的教導。於是先修一些道碩課程,再到神學院裝備。」而他在「沐恩之家」最想傳遞的信念就是:「人生總會有挫折,當遇到困難,當求神問卜都沒有辦法的時候,要記得還有耶穌可以幫助我們。」

成癮者人生特別記號

原來的他也曾想靠自己的意志力克服酗酒的問題,但始終沒有辦法,結果不單他受苦,職場的朋友受苦,家人也深受其害。但因上帝的憐憫,透過「沐恩之家」,透過一群基督徒朋友毫無保留的幫助,他才能夠翻轉人生。

「我們可能不止一次想靠自己的方法勝過人生的困境,卻因為一再的失敗,而不知如何是好。」陳恭猛指出,情況就像聖經所言,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克服這些問題,沒有辦法靠自己,唯有經歷神的愛才能真正改變生命。

對許多成癮者來說,這是人生中很特別的記號。但對基督徒而言,這是上帝在他們生命中工作過的痕跡。

「有意義的人生,代表有內涵的人生,不在乎外表的華美。」過去在銀行擔任高階主管的陳恭猛,看似風光的頭銜,卻因不認識主,生活就像裝在華麗杯子裡的苦水,始終無法享用上帝活水的滋味。

很多人總以為,有意義的人生一定要賺多少錢,擁有什麼地位,就像喝水一樣,以為要用最好最美的杯子,才能喝到好水,但事實上,來自上帝的活水,無論是用金杯、銀杯、玻璃杯、塑膠杯或用手掬起來喝,品質都不會有所改變,可惜人往往投注太多時間去選杯子,追逐名利地位,而無法好好享用生命活水的滋味。

因此,重生的陳恭猛將以日後的年歲,帶領更多人享受主恩的活水,讓更多身陷成癮困頓的人,重新找到生命的亮點,活出有內涵的全新人生。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曾經成癮困頓 如今找到生命活水—陳恭猛牧師的得救見證

藥品專欄 | 早洩怎麼辦 | 男性攝護腺 | 陽痿怎麼辦 | 提高性能力 |